科学生活指导

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 首页 -> 学生天地 -> 家校合作 -> 科学生活指导 -> 正文

剖析家庭教育现状,探索家校协作之路

日期:2010-11-07阅读次数:

剖析家庭教育现状,探索家校协作之路

——略谈一年级家庭与学校的联系

刘迪英

“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在人才,人才的基础在教育,教育的基础在家庭”,可见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基石。父母在家庭教育中有着特殊的地位,他们对儿童个性,思想品德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。但是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,不难发现家庭教育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。

1.教育观念不正确

家庭普遍重视子女智力因素的发展,他们要孩子学钢琴,学绘画,得高分;忽视或轻视非智力因素的发展,缺少对孩子进行必要的社会化教育,特别是德育教育,造成孩子德,智发展的不平衡。

2.教育方式不当

“可怜天下父母心”,大部分家长教育孩子的愿望是良好的,但是方式方法上欠妥当。有的家长对自己的孩子期望过高,不能从孩子的天资,年龄特点,有无特长等实际情况出发,脱离实际的,只凭主观愿望对孩子提出难以实现或不能实现的要求,动不动就采取威胁,恐吓的手段:有的家长又过分迁就孩子,对孩子有求必应,即使明知孩子有错,也一味护短,用溺爱代替教育

3.对孩子放任自流

一种情况是一些顽童的家长急于求成,采取简单粗暴的打骂方法,当他们发现没有效果时,则失去信心,以为他们难以改变而放任不管,另一种情况是极少部分家长认为“学校管教,家庭管养,孩子进了学校就等于进了保险箱”,从此不闻不问,放任自流。

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:“如果没有整个社会,特别是家庭的高度教育素养,那么,不管教师做出多大的努力,都收不到圆满的教育效果。”因此,学校教育必须紧密联系家庭教育实际,采取适当的措施,努力提高整个教育的成效。以一年级新生家长为例,可以以下两方面着手:

一、开好新生入学的第一次家长会,使一些问题防患于未然。

(一) 端正家长思想,提高家庭教育的自觉性

作为家长,应彻底改变那种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的想法,明确自己有子女教育方面的责任。同时向宣传当前教育的方针、政策,使家长意识到作为第一任教师同时也是终身教师,既要按社会、学校的要求对孩子进行教育,也要根据孩子个性特长来进行。

(二) 提供可参考的家庭教育内容,提高家庭教育的针对性。

1. 对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教育,使孩子懂得尊敬长辈,诚实待人,能与他人互助互爱。

2. 端正智力开发的方向,以孩子智力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出发,从孩子的爱好和特长出发,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地不厌其烦地进行启迪,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,培养孩子的创造力。

3. 投入耐心和精力,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息睡眠习惯,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以及爱学习的习惯。

4. 注重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,让孩子自己穿衣、吃饭、整理书包、并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。

5. 注意加强对孩子意志品质的磨练,适度地给予一些挫折教育。

(三) 传授家庭教育的一般方法,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。

1. 规范自身行为,坚持言教身教并施,身教重于言教。

2. 把握严与慈的度,坚持严格要求与耐心说服相结合。

3. 了解孩子的心理特征,坚持鼓励、启发、正面引导为主,批评、惩戒为辅。

当然,从家庭和孩子实际出发,因材施教,才是最根本的、行之有效的方法。

二. 孩子入校后,班主任应从班级实际出发,充分发挥桥梁作用。

1. 制定家校联系表,开展不定期的家长会,让家长了解自己孩子的在校情况,向家长介绍孩子所在年级、班级的基本情况、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与倾向,家强家校联系。

2. 组织召开家长座谈会、家长沙龙等活动,由家长谈谈教育子女的得失,加强家长见的交流。从某种角度来说,每个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实践中,都积累了一定的经验,既有成功的喜悦,又有失败的困惑。教师如能从家长中摄取营养,也能使教育具有针对性。

3. 展开一至两次由父母共同参与的团队活动,加强家长与子女间的交流,让家长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。

从现代教育观念来看,教师与家长之间是合作伙伴的关系,是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关系,也是教师为家长服务的关系。一切为了孩子,教师与家长必须携起手来,共同探索前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