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主任与家长的关系
黄晓圆
一个学生的健康成长,是多方面“合力”的结晶,即各种教育力量协调配合合作的结果。其中,家庭是学生最初也是最主要的生活活动环境,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成长。家庭教育的逐步正规化、科学化也将决定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因此,班主任努力处理好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十分必要的。
班主任与家长的交往来源于学生,他们共同的目的都是为教育学生为出发点。这一原则就决定了班主任与家长交往的性质——合作性。如果班主任与家长互相不信任、不友善,教育观念、内容、方法有分歧,必然会对教育过程产生破坏作用。那么,如何使班主任与家长建立正常、良好的合作关系呢?
一、统一认识
班主任与家长教育观念的分歧,是导致矛盾的重要原因。例
如,有的家长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,对教师存在着较强的依赖性,出现了家长抱怨教师不尽力,教师抱怨家长不配合的互相抱怨的现象;又如,有的家长“过分溺爱”,有的家长“望子成龙”,还有的家长“只求平安”,也导致了家、校双方教育上的不统一。如果不处理好这些矛盾,学生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。在这一问题上,教师首先应发挥主导作用。可通过家长会、家访、个别交谈、家长教育经验交流等形式,指导家长运用科学的方法、态度去教育子女。其次,教师要主动争取家长的支持,教师的主动会使许多矛盾向自己希望的方向转化,从而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,因此,无论学生的成长状况如何,教师都不应失去教育信心,放弃对学生的教育,只有这样,才能立于主导地位,争取主动,也才能使教师与家长达成统一,调动家长与教师合作的积极性。
二、互相尊重
由于社会上的一些错误影响,有的家长会不时给教师献上一份“爱心”(春节送挂历,中秋节送月饼等),有的教师也会偶尔要求家长为自己的私事行个方便。诸如此类现象,都会伤害教师与家长的合作进程。因此,教师必须以身作则,严格按照教育规律,与家长正确交往。特别要指出的是,当教师与家长在意见上出现分歧时,教师要平心静气、设身处地从家长的角度分析问题,“如果我是家长会不会也这样”,认真体察家长的心理。否则,便可能各抒己见,越闹越僵。
三、及时沟通
教师要能及时发现学生成长中的问题,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。这样,既能有效地解决学生成长中的问题,又能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情感与思想沟通。否则,如果教师对学生成长中的问题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那么,不仅会使学生感到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,从而丧失前进的动力和信心,而且容易导致家长对教师工作的不满,阻碍双方交往合作的顺利进行。另外,教师与家长不仅要在遇到问题时及时交往、合作,而且应在学生没有遇到问题时保持经常的交往沟通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教师与家长的交往与合作向着更深层次发展。
班主任是学生最为密切的教育者、带路人,班主任这一角色责成我们要千方百计确定与家长的合作关系,让家庭教育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“方面军”,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