班主任家访札记
屠以莎
卷一
学生简介:小刘,女。平时很文静,不太爱说话,上课比较认真,父母对他的学习也很关心。但是,学习成绩一直不太如人意。运动能力极差,以至于我们私底下怀疑小刘的小脑发育是否正常。
家访记要:当她的父母知道老师要去家访的时候,表现出相当的热情,特地向单位请假后在家等老师。这是个比较富有的家庭。父母都在银行担任一定的职务,看得出都是受过良好的教育。家里的装修布置都挺讲究的,房子很大,地段也很好。由此看出,小刘从小的生活的环境是相当不错的。在整个的家访过程中,小刘一直偎依在母亲身边。在和她的父母交谈中,可以感受到家长对子女的期望是很高的,平时的要求也是很严的。为了孩子成材,家长可以说是不惜血本,学这个,学那个,还许下种种诺言。可就上课的反应和学习成绩来看,和这一切有不太相符。在和她父母的深入交谈后,从家长的点滴谈话中,我们得知,在某些方面,小刘从小就发育得比别的小孩慢。16个月刚开始学走路,上幼儿园了还不会单独走楼梯。这恰巧和小刘在校的表现吻合。我们就这个问题向家长暗示是否去医院检查过,家长的表现却显得很轻巧,认为以后会赶上别的小孩的。当我们向家长反应小刘平时在校过于文静的时候,家长却传递给我们另一个信息,小刘已经活泼很多了,在以前,她和别人的交流是很少很少的。父母对孩子充满了信心。
教师心得:天下没有不疼爱子女的家长,小刘的父母也是如此。可当教师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观察这个家庭时,它让我们的心里感到无奈。小刘的父母对小刘是寄予厚望的,并且是不遗余力的为她提供一切,可是当一切努力收效甚微时,他们并没有去正视孩子自身存在的问题。因为要敢于正视是很痛苦的。可教师不同,面对那么多的孩子,有比较,有观察,有研究。在我看来,小刘的先天发育是很有可能存在问题的。当有这种问题存在时,我们不应该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一定要怎样好,学得要怎么多,而应该积极地寻找一条适合孩子的路。让她和那些发育良好的孩子比脑子是折磨她。我们不能苛求她跑步要多快,写字要多漂亮。承认孩子存在缺陷是痛苦的,但如果因为成人的面子,而牺牲孩子的发展,那么结局是可悲的。
卷二
学生简介:大刘,男。这是一个头脑很灵活的男孩,学习成绩上可以说很好。缺点是缺少纪律性。开学初曾为纪律问题多次和家长联系。但随着对学校生活的日益适应,他的纪律问题也慢慢解决了。在期末还被评为三好学生。
家访记要:在和家长预约家访时间的时候,我们同他的父亲取得了联系。家长的冷漠反应多少让我们有些吃惊。接待我们家访的是孩子的爷爷和奶奶,他们正在午睡。我们没能看见孩子的父母。从爷爷奶奶口中,我们了解到,孩子从小一直由爷爷奶奶抚养,而我们家访的地址也是爷爷奶奶家。父母并不生活在一起。爷爷是退休老干部。家庭条件非常好。孩子是家里的独苗,再加上是个男孩,就更宠爱了。爷爷奶奶告诉我们,大刘从小就很聪明,唐诗、口算学了很多,还学了电子琴等艺术课程,是个人见人爱的孩子。从爷爷奶奶的话语中可以看出长辈的骄傲。孩子的问题在于缺少自制力,这一点在开学初由为突出。我们也婉转地提出了这个问题。孩子是在进步,在外力的督促下,他的自制力开始增强。我们希望家长能配合学校就这一方面加强教育。虽然爷爷奶奶是满口答应的,但从语言中,还是不难感觉到他们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。最后,我们的谈话在爷爷奶奶不停的哈欠中结束。
教师心得:在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,有很多孩子不得不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。父母忙于自己的事情,孩子完全丢给老人。这是一个社会问题。但这个社会问题却派生出许多的教育问题。孩子缺少必要的规矩是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。隔代的宠爱是人所共知的。在这种宠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自制力相对要差些,健康人格的形成也要多费周折。正是爷爷奶奶的这种宠爱和骄傲,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刘在刚开学时会出现那么大的纪律问题。但是我们也看到了,在学校环境的监督下,大刘还是能慢慢地提高这种能力的。说明自制力是能培养出来的,关键还是需要一个外部条件。这种学生情况在近几年是越来越多,对班主任来说,又是一门新的学问啊。
卷三
学生简介:小陆,女。一个文静乖巧的女孩。
家访记要:如果不是亲自去她的家,我无法想象她家的简陋。顺着门牌,我找不到她的家,因为她们家住在单位里。父亲是门卫,24小时轮班。母亲买断工龄下岗在家。一张床,一口橱,一张饭桌,一只写字台,尽此而已。当得知老师要去家访,父亲感到很奇怪,甚至很不欢迎我们。母亲却十分兴奋,买来很多的零食等待我们。这个孩子来之不易,母亲年近四十才盼来了这么一个。生活的磨练,让母亲也能随遇而安了,父亲也靠着打牌,麻将消磨时光。小陆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也学得很懂事。很多想法在学校中她藏得深深的,但在家里,却显得很活泼。我们还知道,小陆是班级中人缘最好的一个,很多同学放学后都会到她家玩一会儿。总之,通过这次家访,我们看到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小陆。
教师心得:同一家人对待家访的反应截然不同,让我感到很疑惑。疑惑之余,我也在考虑,如果换作我是家长,我会做怎样的反应。现在的科技发达了,家长和老师联系的方式比以前多得多,也更快捷。学校和家庭间的联系也随时随地进行着。但是,走进学生的家庭,确实又能让我们看到更多的。小陆父亲的不欢迎是因为这个社会上有很多新生的奇怪的“规则”,而小陆母亲的热情,让我感受到的是一种遥远的淳朴。在市侩与淳朴的夹缝中,我对家访产生了困惑。
卷四
学生简介:小周,男。这是个可怜的孩子。单亲家庭,父亲又刚劳教释放。上半学期更跟随爷爷奶奶生活,爷爷奶奶有要照料生意,平时几乎没人管他。在他的心里,似乎比别的孩子更成熟,更有一种灰色的“看透”。不愿学习,不愿与人交流,显得很孤僻。
家访简介:走进小周的家,我以为进了棋牌室。不大的一个家,两三桌人正忙着赌钱。小周的父亲很不容易地挪出一块空地接待我们。这次家访,我们没有看见小周。据说是拿了两百块钱去买鞭炮了。他的父亲很得意地向我们介绍他的生活方式。小周也正是在这种生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。没有人教他教养,没有人告诉他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。在他的世界里,过早接触了“马刀,群殴”,过早接触了金钱和放纵。他的父亲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,他对小周没有什么希望,他能给小周提供的只有物质的享受,他甚至告诉我们,他预见的小周的前途也是和他现在的一样。听着他父亲的话,我感到一阵阵的寒意。我感觉到我们和小周父子之间好象是两个世界。小周父亲的话明明白白告诉我们,他不会和我们配合,把小周朝我们老师希望的方向培养。一瞬间,我觉得一学期的努力全都白费了。我也明白了,为什么我们那么努力,还是看不到小周的进步。原来,我们的方向并不一样。
教师心得:从小周家出来,我无比灰心,又很不甘心。我不明白,为什么会是这样的。培养一个孩子成长等于再学一次如何做人。当我们成人的生活方式不利于孩子成长时,难道我们不应该检讨自己?不应该放弃这种生活?从某种角度讲,在教育孩子上,老师和家长相比,老师需要的是付出,家长需要的是牺牲。作为一个班主任来讲,我们肩负的不光是教育学生,现在,我们还必须肩负起教育家长的重任。
在家访的过程中,我们走出了学校,走进了学生生活的世界。这是一个和学校完全不同的多姿的世界。站在另外的一个世界,回头再看我们习惯了的世界,我们该想的,该做的,太多太多了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