俗话说: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。父母的言传身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。因此,家庭教育的第一步,应是父母教育;家庭教育的重心,也应是父母教育。要想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,需要真正提高父母素质。孩子小的时候,你处处以一个长者的身份指挥着孩子的一言一行,并不曾真正体会孩子的感受。当孩子渐渐长大,你将会和孩子越走越远,代沟也随之产生,从而难以把正确的思想和经验传递给孩子,导致教育的失败。但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,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,时刻保持一颗童心,做健康家长,做智慧家长,做阳光家长。那么,随着孩子的成长,你会发现,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,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,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。
一、健康地与孩子沟通。
现在的孩子对父母普遍存在距离感,主要是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不多,再加上我们对孩子的管束普遍偏紧,特别在学习上,只注重成绩和名次,不去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。这种过高的要求会使孩子的压力越来越重,对孩子的成长构成不良的影响,所以我觉得父母应该多关心孩子,不仅在物质上,更重要是心理上。我觉得父母不管与孩子谈什么都要舍得花时间与孩子交谈,耐心当好孩子的听众,让孩子真正拥有一个倾诉的对象。自幼儿园起我常常会在路上或吃饭时和孩子交流,让孩子谈谈自己一天的生活和感受,以便及时了解孩子的想法和情绪。有时我们还因地制宜地进行针对性的交谈。比如:春天去公园玩就说发芽吐蕊的知识,秋天在路边散步,就说落叶风飞、五谷丰登的道理;练习游泳孩子有畏难情绪,我们就讲古人卧薪尝胆、悬梁刺股的故事。通过交谈与孩子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,让孩子在健康地交谈中成长。
二、智慧地给予孩子肯定。
我们经常为了孩子大伤脑筋而发出感叹声。这时是因为你想着自己的孩子很差,所以他才真的很差。如果这时我们换一种思维,确信“孩子没有这么差的道理”,并用这种心情来辅导孩子,相信他一定会变得更好。我觉得孩子不一定由父母或老师去“改造”他,必须让他自己来“改善”自己。因为你想改造他这个想法本身就错了,即使你多方为他设想,他也变不好了。因此必须相信这一点,放手让孩子自己来改善自己,他不想变化也不容易的。我们的孩子更需要肯定,每一个成长中的孩子渴望被父母肯定,被老师肯定,被社会肯定。只要能针对孩子的优点去夸奖他、肯定他,因为肯定是孩子生命中的阳光,那么充满希望的鼓励会使孩子们会变得更自信,变得更积极向上。
三、阳光地当好孩子的“明灯”。
作为家长应该有颗平常心。因为,家长的责任不是逼孩子学习、而是教孩子做人。要让孩子们懂得人生的道理:“志当存高远”,“志不强者智不达”。不要把你的愿望强加在孩子的身上,尊重每个孩子的不同,让孩子尽情地成长,完全地自我发展。你可以给他爱,却不能给他思想。不要什么都给孩子打点好了,你能够真正替孩子把人生的路打点到底吗?世界上最长的路是人生之路。人生路上,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使命。那么,我们的使命是做孩子的知心朋友,陪孩子走一程。在孩子扬起生活的风帆时,当好孩子的航标及避风港。所以当孩子遇到困难时,我们应该及时地给予他鼓励,为他提供方法上的指导,让孩子走出困境;当孩子失败时,我们不能一味地指责,而应帮他们找到失败的原因,让他们重新站起来走向成功。
我们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典型的三口之家,孩子入学以来,各方面都有了点点滴滴的进步。我们的孩子不出类拔尖,但他积极向上,能勇于尝试,愿克服困难;我们的孩子不是孩子王,但他热情开朗,能大胆的与人沟通交流;我们的孩子自理能力欠佳,但他正一点点地学着改进。我们家长正是用这样的眼光去寻找孩子的点滴进步。看到孩子的成长,我们欣喜,也更欣慰。在这里感谢为教育我们的孩子而付出心血的所有的天长的老师们。愿我们所有的家长和老师一起共同努力,营造一片阳光灿烂的天空,培育出一个又一个的快乐少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