去年暑假,我和40多名“环保志愿者”一起,参加了学校组织的“长江水学校”夏令营活动。我们生活在水乡,怎么会缺水呢?带着这样的疑问,我在老师的指导下,查阅资料,画出了“苏州水网图”。通过电话采访、走访,对10个家庭进行了“苏州有多少家庭喝自来水”调查,我发现80%的家庭选用自来水。那么我们的自来水水质到底如何呢?于是,我与老师同学一起,来到了相城自来水厂。我看见了“生产水”的过程——“源水”经过“配水井”、“絮凝反应沉淀池”、“砂滤池”、“后臭氧接触池”、“活性炭池”后,越来越清,越来越透明,变成了全面优于国家规定标准的自来水,哇,尝上一口,真好喝啊!我们的好问使我得到许多水知识。我们还来到了污水处理厂,科长老伯伯向我们详细介绍了工作流程,在每一道处理工序前,我仔细地观看,想想它的用途,以及它设计的巧妙之处。虽然烈日当头,我的汗水都快蒸发成水蒸气了。但我还是觉得不虚此行。原来平时貌似普通的一滴水是那么的来之不易,我们习以为常的用水习惯,还会给水循环带来那么多的复杂的后续工程。节约用水,真的不是一件小事啊。活动结束后,我写了两份调查报告,其中《“水”的夏令营》一文还在《地理教学》上发表呢!
生活中,我深受“长江水学校”的影响,和爸爸妈妈一起珍惜每一滴水。用热水器时,我用盆收集起预热时放出来的清水,用来洗衣服;用煮蛋器取代用一大锅水来煮蛋;洗澡洗脸洗手时,及时关掉笼头,间断性放水;不浪费喝剩的茶水和矿泉水,用来浇花不乱扔旧电池,避免污染水资源。我还经常告诉小弟弟、小妹妹,不要开着笼头玩水游戏……
环保不只是节水。吃饭时,我们用可反复使用的塑料盘子吐壳,尽量不抽用餐巾纸;外出爬山时,我主动拣起游人乱扔的白色垃圾;平日出行时,尽量不开汽车,既省下了汽油费,又减少了对空气的污染……
|
我曾看到过这样一句话:如果人类不从现在起节约水源,保护环境,人类看到的最后一滴水将是自己的眼泪。我爱环保,我爱绿色,我更爱环境,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,从我做起,保护环境,人人有责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