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分时节,幼儿园的孩子们在户外活动时,发现树叶开始变黄,果实挂满枝头。孩子们兴奋地讨论着:
陈彦墨:老师,早上我和妈妈来幼儿园时,发现路上有好多落叶呀!
孙宸羽:是呀,我在公园散步的时候,看见公园的草坪上有许多变黄的落叶。
老师:是的,宝贝们观察的真仔细!霜降快要到了,天气越来越冷,草木都变得枯黄开始凋落了。
姜晓晓:老师,霜降是什么呀?
老师:霜降时一种节气,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!
关于霜降的这个话题一下子在班级中展开了激烈的讨论。《指南》指出:“儿童的学习就是通过自己特有的方法与周围环境互动的过程,是幼儿主动地探究周围的社会环境、自然环境和物质世界的过程”从这次对话中,我发现孩子对自然环境的变化有细致的观察,让我们追随儿童当下的兴趣,抓住教育契机,《霜降》的课程故事油然而生......
(一)霜降知多少
1.幼儿讨论
姜牧白:“老师,霜降是什么呀?”
老师:“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一,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。霜降时节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。由于‘霜’是天冷、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,故以‘霜降’命名,表示这是一个‘气温骤降、昼夜温差大’的节气。”
王佑:“霜降会有很多霜出现吗”
王籽杨看着外面说:“外面的风好大呀”
一如:“是呀是呀,户外活动的时候可冷了”
老师:“霜降会有哪些节气特征呢?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”
后来我们通过视频和图片给孩子们带来了关于霜降的介绍。讲述了霜降的来源还有气候特点。通过这些活动,孩子们初步了解了霜降,更在心中种下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。
2.亲子调查表
有趣的霜降活动吸引了幼儿和家长的积极参与,大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式探索节气特征,并将发现记录了下来
“老师,霜降节气树叶上会有白色霜。”
“树叶会变黄落下来!”
“白天会变短,夜晚还很冷呢。”
(二)霜降习俗多
1.赏菊花(探菊、识菊、画菊)
“秋天的菊花五颜六色的,真漂亮”
“好漂亮的花,有股香香的味道”
“这么漂亮的菊花,好想把它画下来”
教师小结与反思:
古语有云:“霜打菊花开”,霜降时节,正是菊花盛开之际。在南朝梁代吴均的《续齐谐记》中提到:“霜降之时,唯此草盛茂。”菊花,被古人誉为“候时之草”,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不屈不挠的精神。因此,赏菊成为了霜降时节的一种文化传统。结合《指南》中提出的带幼儿接触大自然,激发其好奇心与探究欲。充分利用自然环境,以“探索”为契机开展了“认菊、赏菊、画菊、品菊” 等一系列活动。
2.吃三霜(柿子、白菜、萝卜)-----好“柿”成双(探柿子、催熟柿子、制作柿饼)
“这个萝卜好好吃,甜甜的呢”
“白菜也有点甜甜的味道”
“柿子原来还有脆脆的”
午餐结合霜降习俗,孩子们吃了炒白菜还有红烧萝卜。还一起观察柿子,认识了柿子有很多品种,再品尝柿子。还一起将柿子剥皮进行晾晒,尝试做成柿饼。
(三)霜降趣活动
1.霜的形成
“霜是怎么形成的呢?”
“因为天气太冷了吧,就像冰箱结霜一样。”
“会不会是水变成的”
老师“让我们一起,到生活中去寻找答案吧”
2.捡落叶做手工
“老师,我们散步的时候地上好多落叶哦”
“为什么秋天地上会有这么多的落叶?”
“那我们一起捡回来,看看落叶可以变成什么”
“我喜欢捡落叶,真好玩!”
3.诵霜降(诗歌)
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了和霜降有关的古诗《山行》



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