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爆竹声中一岁除,春风送暖入屠苏。千门万户曈曈日,总把新桃换旧符。”宋代诗人王安石用一首《元日》描写出了中国春节的习俗,每家每户贴对联、放鞭炮、吃团圆饭,守更待岁。
附小一年级的同学们也利用寒假的时间,对年习俗进行了深入的了解,并且用综合实践活动记载表记录了下来。

“扫尘”就是年终大扫除,每年腊月二十五到除夕,这段时间叫做“迎春日”,意味着正式开始做迎接新年的准备,家家户户要开始打扫环境,清洗各种器具。
“福到啦!”,小小的“福”字,常常被倒贴,取“福到”的谐音,寄托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许。贴完窗花,再挂上一些大红灯笼,有着“鸿运当头”的吉祥寓意,更是营造了一种喜庆的节日氛围。

一切准备就绪,伴随新年钟声的响起,饺子、春联纷纷登场。原来,吃饺子的习俗在明朝和清朝就已经盛行,大年三十晚上12点前包饺子,半夜子时吃饺子。而子时是农历正月初一的开始,吃饺子取“更岁交子”之意,“子”为子时,“交”与饺谐音,有喜庆团圆、吉祥如意的含义。
吃完饺子,新年到,同学们又开始忙着贴起了春联,表达了一种辟邪除灾、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。

通过此次活动,一年级的小朋友们了解了春节的习俗,其中每项活动都寄托了人们对于来年的美好愿望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春节的形式开始变得多样,如春节联欢晚会,除夕的“大餐”作为传统节日,我们坚信它所特有的民族特色会被传承!